山东临沂罗庄区付庄街道大河湾村
本站网址:
344460.108cun.com
将本站设为浏览器首页 将本站加入到收藏夹
人文趣事

临郯青年救国团第八分团-大河湾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4-02-01 15:21:20     阅读:591 举报

1938年3月上旬,第五战区临郯青年救国团成立大会在丁庄小学召开,到会的有:王献廷、沈林甫、王厚甫、杨月扬、陈信亭、刘永祥、危益民、王以仁、朱次彭、朱继箴、徐昆吾、赵民三、赵广伦、朱安甫、马培卿、马瑞图、赵叙五等50余人,与会者除共产党员外,都是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坚决抗日,在群众中有威望的当地知名人士。会议宣布第五战区临郯青年救国团正式成立,公推丁梦孙、马培卿、李占五、郑仃云等9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丁梦孙为常务委员,马培卿负责组织工作并兼任总务工作,郑仃云、李占五负责宣传工作,白薄泉、张欣符协助总务工作。5月初,青救团在丁庄小学召开了代表会议,正式成立全县青救团领导机构一县团部,出席列席会议的代表 50余人,会议公推丁梦孙为常务委员,孙明光为组织部长,刘贯廷为宣传部长,石世良为军事部长、贾丰为副部长,马培卿为总务部长。青救团的建立和发展,急需大批干部。自3月底开始,即着手举办“临郯青年救国团青年干部培训班”。接连办了3期,每期二三十人,以讲解团章、民运工作、统一战线、游击战争等为培训重点,由丁梦孙、马培卿、贾丰等人负责讲授。由于青救团是初建,人员很少,又没有经验,因而10天左右就结束一期。团部建立后,各职能部门人员配备比较齐全。继续开办训练班。于南头村接连办了两期,每期六七十人,时间半个月或20天。以后团部转移到涌泉,培训班继续开办。学员大都由各分团推荐而来,少数新来的年轻知识分子,还有少数老党员从中做骨干。他们背着自己的行李,有的扛着自己的枪(多数是汉阳造和老套筒)来学习。训练内容主要是讲授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群众工作、宣传工作等等。学习方式主要是自学讨论,饭前饭后或课余则教唱《大刀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延安颂》等抗战革命歌曲。青训班虽然时间短,食宿极为简陋,吃是从各村群众凑来的煎饼咸菜,睡是农户草屋中的地铺,既当宿舍又作课堂,学员坐在铺上上课,膝盖当桌子,生活虽艰苦,但学习很紧张,学员们热情很高,课余时间唱歌做游戏气氛活跃,故青训班颇有延安抗大作风。学员结业发给结业证书,除个别留在县团部各业务职能部门外,大都回各村团、分团担任领导工作。 临郯青救团是共产党在临郯地区第一次公开组织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它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各青救分团的发展。县团部成立前,基础好的村庄已建立了几个分团,县团部成立后,形势发展很快,各地不断派代表到县团部进行交涉并回报情况。6月初,册山区的路炳五、朱荫南、宋成德、刘安民、刘玉屏(女)、朱士璋、刘海堂、蒋奇等在册山、后村、南头、大山后、大河湾、小丁庄一带组建了第八分团。他们积极动员青年参加抗日义勇队,参加临郯县委举办的抗日武装骨干训练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