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罗庄区付庄街道大河湾村
本站网址:
344460.108cun.com
将本站设为浏览器首页 将本站加入到收藏夹
人文趣事

三重村的临郯县委

发布时间:2023-10-12 14:09:52     阅读:80 举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吹响了集结号。日寇“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罪恶行径点燃了沂蒙山区的抗日烽火。从此,勤劳朴实的沂蒙儿女跟着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走上了抵御外辱、救亡图存的抗争之路。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山东省委:山东的工作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省委“应当适应山东被敌占领的环境和游击战争的任务来布置工作”,“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营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对创建沂蒙根据地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划。5 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山东省委扩建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郭洪涛任书记;6月,边区省委上报中央和北方局《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 创建以蒙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七八月间,边区省委率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进入了沂蒙山区创建根据地。早在1937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就派巡视员李仲林到临沂传达省委“-致对外,抗日救国”的指示,即在日寇大举南侵,广大群众、革命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迫切要求抗日救亡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在临沂地区的政治影响。为认真贯彻省委指示,在李仲林同志的主持下,在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区建立了中共临沂特别支部,发展党组织,开展党员队伍建设领导和组织沂蒙山区的抗日救国斗争。当时临沂特别支部的班子组成人员为:韩去非任书记,丁梦孙、李华舫为委员。此时,临沂县有党员 60 余人,党的组织力量十分薄弱,巫待加强和完善,以适应引导和领导广大民众投身抗日图存斗争的新形势。1938年1月,经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同意,临沂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临沂城第四小学成立,国民党行政督察专员张里元到会致辞国民党临沂县长王保和、中共临沂特别支部委员丁梦孙被推为正、副主任是年春,日寇继续南进。国民党行政督察专员张里元和临沂县县长王保和准备逃跑。张里元的秘书、复兴社分子李仲勋带领一部分反动军官潜逃临沂西南山区尚岩一带,企图与当地大地主赵鉴南等反动势力勾结,继续统治临沂城乡。临沂特别支部决定,由丁梦孙以临沂县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的合法身份,到临沂南乡三重村一带组织第五战区临郑青年抗日救国团。三重村位于临沂城南重镇傅庄以南4公里处,是一个有近千口人的大村落。村里的棋盘大街上每月一、六逢大集。逢大集那天,挑担的、推车的赶驴马的赶集人摩肩接踵,当地出产的窑货、城里来的百货、东海挑来的海货,五光十色,应有尽有,方圆数十里的百姓都来赶集,或买或卖,或走亲会友。三重村八方通衢,群众大多走南闯北见过世面,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抗日救亡工作相对容易开展。丁梦孙到达三重村后,很快就与当地较有声望的革命知识分子高树屏张家轩、张准亭、白溥泉等取得了联系,继而又团结了李占五等一大批农民和革命知识青年,随后又到周围的老小屯、宋庄、纸坊、南头等村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丁梦孙以货郎身份为掩护走村串巷,带着黄山乡乡长、联庄会会长徐奎元(今罗庄区黄山镇前黄山村人)写的批条为抗日筹集粮食;通过徐奎元的引荐,结识地方积极抗日的乡绅,传播党的抗日民主主张,发展鲁南苏北的抗日组织。从此,以南乡三重、丁庄一带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5 月,在丁庄小学召开大会,成立了临郑青年抗日救国团县团部及各职能部门。丁梦孙同志任常务(即主要负责人)。这是我党第一个在临郯地区公开组织的抗日救国群众团体。中共临沂特别支部扩建为临郯县委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决定,将中共临沂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临郯县委。1938年5月的一天,中共临郯县委在三重村成立。临(沂)郯(城)地区,位于沂河下游、陇海铁路北侧,东起苍山、马陵山,西至兰陵、抱犊固,是联系山东、苏北和华中的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共在此专门设置一处重要的县级领导机构,领导和组织发动临郯地区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意义重大而深远,新成立的临郯县委的人员组成为 : 韩去非任书记,丁梦孙任青年部长朱次彭(后叛党 )任组织部长,郑云任副部长,王以仁 (后叛党)任宣传部长。

成立伊始,临郯县委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大力开展救国宣传活动,迅速恢复和建立基层党组织。不久,境内一批基层党组织就恢复建立起来,其中有以吴敬坡为书记的老屯党支部,以陈信亭为书记的小屯党支部,以颜月岩为书记的芦柞党支部,以任聘卿为书记的沙埠党支部,以朱安甫为书记的北哨党支部,以石贞峨为书记的宋庄党支部,以赵民三(赵广勤)为书记的芦汪党支部等。与此同时,临郯境内的武装力量也在迅速扩大,党组织在这些队伍里生根发芽。1938年6月,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决定,对临郯县委进行改组。刘剑同志担任中共临郯县委书记,丁梦孙同志任青年部长兼统战部长。当时县委的主要任务是 :训练干部。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在南头村办了两期训练班,每期五六十人,时间半个月,刘剑任训练班主任。训练对象主要是中小学青年学生,其中有傅承光、王振南、沈德一等人。训练班内建立了学员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党员。学员党支部第一任书记是马瑜,组织委员是傅展如。由于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很快得到发展与扩大,县团部下属的分团达 37个,主要分布在临郯一带。当时活动比较突出而且有声望的有老小屯一分团、南头二分团、东白山三分团、宋庄四分团、芦柞五分团、马头六分团、白墩七分团、庄坞十分团、层山十一分团、涌泉十二分团、兰陵十七分团、马石河一带的十九分团、沙埠三十二分团等。这个由各阶层爱国人士参加的抗日救国团体,成为鲁南敌后群众性最广泛的抗日群众组织。当时,在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中流行着一句话:“青年的位置在前线,参加抗战的青年才是好青年。”随着基层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抗日救国活动的高涨,建立革命武装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共临郯县委审时度势,成立了临郯青年救国团抗日义勇队,省委派红军干部石世良到达临郯县委,任县委军事部长,并兼任义勇队队长。在党的领导下,抗日义勇队迅速扩大,成为当时临郯地区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苍山浮着白云,沂河流着黄金。我们为了生存,下定了抗战的决心。我们活泼勇敢、朴实坚定,更有牺牲的精神。团结临郑的青年,大家一条心···临郯的青年,青年!向前进!进!”在《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团歌》的鼓舞下,青年抗日救国团抗日工作如火如茶地开展起来。1938年9月,根据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决定,原临郯县委和临沂县委合并,建立中共临郯中心县委,领导临郯平原地区和峰县县委、边联县委,并负责东海、赣榆、沐阳方面的工作。刘剑任书记,韩去非任组织部长,周南任宣传部长,丁梦孙任青年部长,朱道南任统战部长,杨士法任民运部长。至此,临郯县委结束了其历史使命。虽然它仅仅运转并工作了不足半年的时间,但为巩固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唤起全民抗战吹响了号角,为中华民族彻底打败列强侵略、取得民族自由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