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罗庄区付庄街道大河湾村
本站网址:
344460.108cun.com
将本站设为浏览器首页 将本站加入到收藏夹
人文趣事

劳模店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2-07-13 10:21:40     阅读:235 举报

劳模店位于傅庄南一公里,老涑河西岸。红炉锻造及翻砂铸造为该村传统工艺。当地人认为建村早于傅庄,系隋唐时古村。劳模店社区原名老母殿子,因村中建有老母殿庙而得名。后讹“殿”为“店”,简称老母店村。1946年鲁南军区兵工厂驻于此地,该村在武器制造及其他各项工作中积极配合,被评为劳动模范村,《鲁中南报》予以报道,自此更名为劳模店村。老母店村村北门内建有一处祠堂,名曰“杨氏家祠”,占地约400平方米。祠堂坐北朝南,大殿供奉着杨氏十世祖杨肇基,木刻彩绘的杨肇基塑像高约0.5米,放置于大殿正中央的条几上,另外还放有香炉、红烛。大殿共五间房,殿内墙壁上有大量文字、图案石刻,后来杨氏家族其他祖先的牌位也被转移安放于大殿内。主殿外门楣上悬挂有一块匾额,上写“儒将家风”。此匾乃庄陔兰亲笔题写。说起庄陔兰,此人字心如,号春亭,莒县(现今莒南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来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法政,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历任山东省民政厅公署总务厅厅长,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国会参议院议员等职。大殿有青石垒砌的月台,高出地面约0.5米,院内栽有两株松树,直径都有30厘米粗,院东竖有两块青石碑,院西竖有一块青石碑,碑文目前不详。杨氏家祠大门上也悬挂有一块匾额,上有“杨氏家祠”四个大字,据传乃清朝一状元题写。除了春节杨氏后人和村里人来此祭拜,平常杨氏家祠没有祭祀活动。村里人专门雇人打扫、管理家祠,同时负责春节期间祭祀时筹办供品。老母殿庙建在现今劳模店社区居委驻地,占地约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分上、下两殿,青砖青瓦,古色古香。老母殿庙整个布局为套院建筑,即上殿庭院建在下殿庭院内。下殿青石砌墙,殿内供奉着十八罗汉,均为泥塑彩绘,殿东西两侧各九位罗汉。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两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罗汉造型栩栩如生,眉宇传神。凝神注目,令人肃然起敬。上殿殿内供奉的主神乃观音老母,泥塑彩绘的塑像高约1.5米,下边是高约0.5米的莲花座。这尊塑像最为独特的地方当属其底座下方扛莲花座的泥人童子,共有八名,神态各异,童子中间有一形似狗的动物,背上扛着一个大元宝。观音老母塑像前放有一石台,上面摆放着香炉,殿内炉烟环绕。老母殿庙分东南、西南两扇大门,进入西南门便能直通上殿,通过东南门便可直至下殿。院内东墙有青石碑数块,老古槐树一株,直径约1.5米,槐树中央腐烂中空,但是槐树顶端却枝繁叶茂,经常有小孩子躲到空心的槐树里捉迷藏。该槐树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上、下殿内的神像在解放后便被搬走了,或被毁坏或已遗失。相传隋末,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加上此地土地贫瘠,人们饱受饥饿之苦,流离失所。一天深夜,村中老妪梦一人腾云徐徐降临在自己面前,高大魁伟,长须浓眉,头戴光环,手中拿着一本金灿灿的书,送给她说:“我是天庭上的铸造师,今把锻铁和铸造的技术传于你,望你救人民于水火。”言讫而遁。老妪大惊,一骨碌爬起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但又觉得异常真实,在魂神游离之中,感悟于心胸,第二天,她便在家中支起炉灶,传授技术。当地人铸造的鏊子、铁锅等,远销全国,乞讨的人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老妪成了人们心中的衣食父母。后来老妪仙去,人们为了纪念她,筹资在村中建起老母殿庙,村名也叫老母殿村。